|
 |
望月砂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本經(jīng)逢原》
【拼音名】Wànɡ Yuè Shā
【別名】兔蕈(《雷公炮炙論》),兔屎(《補(bǔ)缺肘后方》),玩月砂(《姚僧坦集驗方》),明月砂(《圣惠方》),兔糞(《蘇沈良方》)。
【來源】為兔科動物蒙古兔等野兔的干燥糞便。9~11月間,野草被割除后,即可見到兔糞,掃取之,揀凈雜草、泥沙,曬干。
【原形態(tài)】動物形態(tài)詳兔肉條。
【生境分布】主產(chǎn)河北、安徽、湖北、江蘇、浙江、廣西、新疆、福建等地。
【性狀】干燥品呈圓球形而略扁,長9~12毫米,直徑6~9毫米。表面粗糙,有草質(zhì)纖維,內(nèi)外均呈淺棕色或灰黃色。質(zhì)輕松易破碎,手搓之即碎成亂草狀。鮮者有惡臭,干者無臭。味微苦而辛。以干燥、色黃、不碎、無泥沙雜質(zhì)者為佳。
【性味】 ①《本草從新》:辛,平。 ②《本草求真》:辛,寒。
【歸經(jīng)】 ①《本草求真》:入肝。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足厥陰經(jīng)。
【功能主治】 明目,殺蟲。治目暗生翳,疳疾,痔瘺。 ①《本草蒙筌》:療痘生眼內(nèi)成瘡,痔發(fā)腸頭下血。 ②《綱目》:治目中浮翳,勞瘵五疳,疳瘡痔瘺,殺蟲解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燒灰調(diào)敷。
【附方】 ①治小兒痘疹,眼中生翳:兔糞、蟬蛻、木通、甘草。煎湯頻服。(《攝生眾妙方》) ②治翳膜:兔糞十四粒,雌雄檳榔各一枚。同磨,井花水調(diào)服。(《幼科準(zhǔn)繩》) ③治痔疾下血疼痛不止:玩月砂不限多少,慢火熬令黃色,為末,每二錢入乳香半錢,空心溫酒調(diào)下,日三、四服。(《姚僧坦集驗方》) ④治卒得月蝕:取兔屎,納蝦蟇腹中,合燒為灰,末,以敷瘡上。(《補(bǔ)缺肘后方》)
【各家論述】《本草求真》:兔屎能明目,以除目中浮翳,且癆瘵、五疳、痔漏、蟲食、痘瘡等癥,服之皆治,亦由熱結(jié)毒積而成,得此寒以解熱,辛以散結(jié),故能服之有功,若陰氣上乘,目障不清,未可用焉。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