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荔枝藤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陸川本草》
【拼音名】Lì Zhī Ténɡ
【別名】紅葉藤、紅葉秋樹、牛見愁(《廣州植物志》),牛栓藤(《廣西植物名錄》)。
【來源】為牛栓藤種植物紅葉藤的莖葉。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多分枝藤本,無毛。長達2米。羽狀復葉,小葉通常11~17,稀有5~9,近革質(zhì),卵狀長圓形,長1.5~4厘米。寬8~15毫米,基部闊楔形,常偏斜,先端漸尖鈍,兩面均無毛,上面光澤,下面粉綠色;小葉柄長約1毫米?偁罨ㄐ蛞干,花序柄及花序均纖弱;花有芳香,長2~3毫米;萼片5,圓形,長約1毫米,結(jié)果時長約3毫米;花瓣5,白色;雄蕊10,花絲基部合生;心皮5,分離,常僅1個發(fā)育。蒴果長12~15毫米,長橢圓形,背部彎曲,腹面開裂,基部為增大的宿存萼所包圍。種子1,有假種皮;ㄆ8~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干燥地方或灌木叢中,攀援樹上。分布廣西、廣東、云南等地。
【性味】《陸川本草》:苦澀,涼。
【功能主治】 ①《陸川本草》:解熱毒,治小兒熱氣瘡。 ②《廣西植物名錄》:葉搗敷,埋口生肌,收斂止血;治跌打、刀傷。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