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观看,国产福利一线在线观看,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先锋影音资源影音中在线不卡

<strike id="vddnf"><ol id="vddnf"></ol></strike>
  • <sup id="vddnf"></sup>

          <output id="vddnf"></output>
        •  
          中國醫(yī)藥網(wǎng) 醫(yī)療器械 保健品網(wǎng) 醫(yī)藥招商 醫(yī)藥資訊 產(chǎn)品大全 百姓OTC 醫(yī)藥搜索 醫(yī)藥展會 醫(yī)藥人才 醫(yī)藥論壇
          中醫(yī)藥-中國醫(yī)藥網(wǎng)
          中醫(y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yī)風采   中醫(yī)文獻   中藥圖譜   中醫(y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guī)
          中藥招商 中藥產(chǎn)品


          中醫(yī)基礎(chǔ)
          ·基本特點 ·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益
          固澀 開竅 驅(qū)蟲
          鎮(zhèn)潛熄風 祛風濕
          止咳化痰平喘


            藥材認識

          蘆薈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出處】
          出自《開寶本草》。
          1.《南海藥譜》:蘆薈,樹脂也,《本草》不細委之,謂是象膽,殊非也。
          2.《開寶本草》:盧會,俗呼為象膽,蓋以其味苦如膽故也。
          3.《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蘆薈,全株的水液有毒。中毒癥狀:多食引起劇烈腹痛和腹瀉。孕婦會流產(chǎn)。解救方法:洗胃;服蛋清及活性炭。對癥治療:適時使用鎮(zhèn)痛劑。孕婦禁用嗎啡。注意保胎:注射黃體酮及維生素E等。

          【拼音名】Lú Huì

          【英文名】Aloes

          【別名】盧會、訥會、象膽、奴會、勞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庫拉索蘆薈、斑紋蘆薈、好望角蘆薈的葉汁經(jīng)濃縮的干燥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loe vera L.2.Aloe vera L. var. chinensis (Haw.) Berg.[A. barbadensis Mill. Var. chinensis Haw.;A.chinensis(Haw.)Bak.]3.Aloe ferox Mill.
          采收和儲藏:種植2-3年后即可收獲,將中下部生長良好的葉片分批采收。將采收的鮮葉片切口向下直放于盛器中,取基流出的液汁干燥即成。也可將葉片洗凈,橫切成片,加入與葉片同等量的水,煎煮2-3h,過濾,將過濾濃縮成粘稠狀,倒入模型內(nèi)烘干或曝曬干,即得蘆薈膏。

          【原形態(tài)】
          1.庫拉索蘆薈,多年生草本。莖極短。葉簇生于莖頂,直立或近于直立,肥厚多汁;呈狹披針形,長15-36cm,寬2-6cm,先端長漸尖,基部寬闊,粉綠色,邊緣有刺狀小齒;ㄇo單生或稍分枝,高60-90cm;總狀花序疏散;花點垂,長約2.5cm,黃色或有赤色斑點;花被管狀,6裂,裂片稍外彎;雄蕊6,花藥丁字著生;雌蕊1,3室,每室有多數(shù)胚珠。蒴果,三角形,室背開裂;ㄆ2-3月。
          2.斑紋蘆薈,多年生草本。根系段狀。莖短或無莖。葉簇生,螺旋狀排列,直立,肥厚;葉片狹披針形,長10-20cm,寬1.5-2.5cm,厚5-8mm,先端漸尖,基部闊而包莖,邊緣有刺狀小齒,下有斑紋。花莖單生或分枝,高60-90cm;總狀花序疏散;花梗長約2.5cm;花黃色或有紫色斑點,具膜質(zhì)苞片;花被筒狀,6裂,裂片稍向外彎;雄蕊6,有時突出,花藥2室,背部著生;子房上位,3室,花柱線形。蒴果三角形,長約8mm;ㄆ7-8月。
          3.好望角蘆薈,莖直立,高3-6m,葉30-50片,簇生于莖頂;葉片披針形,長達60-80cm,寬12cm,具刺,深綠色至藍綠色,被白粉。圓錐狀花序長60cm左右;花梗長約3cm;花被6,呈管狀,基部連合,上部分離,微外卷,淡紅色至黃綠色,帶綠色條紋;雄蕊6,花藥與花柱外露。蒴果。

          【生境分布】
          1.原產(chǎn)非洲北部地區(qū),目前于南美洲的西印度群島廣泛栽培;我國亦有栽培。
          2.我國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
          3.分布非洲南部地區(qū)。

          【栽培】
          生物學特征 喜高溫濕潤氣候,喜光,耐旱,忌積水,怕寒冷,當氣溫隱至0℃時即南遭寒害。對土壤要求不嚴,種在旱、瘠土壤上葉瘦色黃,在漫漫肥沃土壤中葉片肥厚濃綠。
          栽培技術(shù) 用分株和芽插繁殖。分株繁殖:于春季3-4月或秋季9-11月,將母株周圍分蘗出來的小苗,連根挖取,并切斷與母株連接的地下莖,按行株距50cm×50cm定植,每穴1株。牙插繁殖:從母株上切取頂芽和側(cè)芽,長5-10cm扦插育苗,約20d生根生定植。
          田間管理 生長期勤除草,同時結(jié)合松土或培土。每年施肥3-4次,夏季天熱干燥時須淋水,雨季注意排除積水。

          【性狀】
          性狀鑒別 呈不規(guī)則的塊狀,大小不一。老蘆薈顯黃棕色、紅棕色或棕黑色;質(zhì)堅硬,不易破碎,斷面蠟樣,無光澤,遇熱不易溶化。新蘆薈顯棕黑色而發(fā)綠,有光澤,粘性大,遇熱易溶化;質(zhì)松脆,易破碎,破碎面平滑而具玻璃樣光澤;有顯著的酸氣,味極苦。
          顯微鑒別 ⑴老蘆薈粉末 用乳酸粉(乳酸1份,酚1份,甘油2份混合)封片置顯微鏡下觀察,團塊表現(xiàn)有細小針狀和粒狀、短粒狀結(jié)晶附著。放置24h,粉末稍微溶解,團塊上的結(jié)晶仍清晰可見。
          ⑵新蘆薈粉末 同上法制片,顯微鏡下觀察團塊表面無結(jié)晶附著。放置24h,粉末全部溶解。
          品質(zhì)標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無水蘆薈甙(C20H20O8),庫拉索蘆薈不得少于28.0%;好望角蘆薈不得少于18.0%。

          【化學成份】
          1.庫拉索蘆薈 葉含蒽類化合物:蘆薈大黃素甙(aloin,aloinA,barbaloin)21.78%,異蘆薈大黃素甙(isobarbaloin, aloinB),7-羥基蘆薈大黃素甙(7-hydroxyaloin)5-羥基蘆薈大黃素甙A(5-hydroxyaloinA)。又含樹脂約12%,為蘆薈樹脂鞣酚(aloeresitannol)與桂皮酸(cinnamic acid)相結(jié)合的酯。還含L-天冬酰胺(L-asparagine),天冬氨酸(aspqrtic acid),DL-蘇氨酸(DL-threonine),L-色氨酸(L-tryp0tophane)等氨基酸;膽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羽扇豆醇(lupeol);蘋果酸(malic acid),枸櫞酸(citr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icd)等有機酸以及鈉、鉀、鈣、鎂、氯等無機元素。又含D-葡萄糖(D-glucose),D-甘露糖(D-mammose)。另含多糖混合物,基中主含果膠酸(prctic acid)還有D-半乳聚糖(D-galactan),葡萄甘露聚糖(galactose)的摩爾比為5:1;在D-半乳聚糖中含半乳糖占92.9%,半乳糖醛酸占3.8%;在葡萄甘露聚糖中葡萄糖與甘露糖的摩漁爾比為1:22。還含一種稱為蘆薈多糖(aloeferan)的多糖,其實驗式為(C222H620O336NS3P)7,相對分子質(zhì)量約7000;另含1種多糖,基中D-葡萄糖、D-甘露糖與D-半乳糖的摩爾比為2:2:1,還有少量的阿拉伯糖(arabinosr)和鼠李糖(rhyanmose)。
          2.斑紋蘆薈 葉含蘆薈苦素(aloesin),蘆薈寧(aloenin),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 ,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櫚油酸(palmitoleic acid),十六碳二烯酸(hexadecadieno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葡萄糖酸(gluconic acid),β-胡蘿卜素(β-carotene),維生素(vitamin)B1、B2、C、D、E、PP,另含代號為A60、A90a、A90b的三種多糖,其相對分子質(zhì)量分別為12000、47000、12000,A60系甘露聚糖,A90b為葡萄甘露聚糖,其中葡萄糖與甘露糖的摩爾比為3:4。又含蘆薈多糖。
          3.好望角蘆薈 葉含蘆薈大黃素甙,異蘆薈大黃素甙。又含蘆薈樹脂(aloeresin)A、B、C、D,其中蘆薈樹脂B就是蘆薈甘素。還含異蘆薈樹脂(isoaloeresin)A,蘆薈松(aloesone),好望角蘆薈甙元(feroxidin),好望角蘆薈甙(feroxin)A及B,呋喃蘆薈松(furoaloesone),好望角蘆薈內(nèi)酯(feralolide),5-羥基蘆薈大黃素甙A。

          【藥理作用】
          1.瀉下作用:各種蘆薈屬植物皆含蒽醌衍化物,尤其是蘆薈大黃素甙;這些含蒽配糖體要在腸管中放出大黃素等才能發(fā)揮刺激性瀉下作用。在所有大黃甙類瀉藥中,蘆薈的刺激性最強,其作用伴有顯著腹痛和盆腔充血,嚴重時可引起腎炎。因各種蘆薈中含有效成分的量不一,故有人建議用純蘆薈大黃素甙代替蘆薈做為瀉藥。給犬(2-5g)、貓(0.2-1.0g)口服蘆薈,可致瀉;對離體小腸無促進蠕動的作用;其瀉下的主要作用部位在大腸。我國云南產(chǎn)斑紋蘆薈的混懸液(400mg/ml)給雄鼠灌胃,其瀉下作用和進口蘆薈相似。此外,給犬注射蘆薈提取物,適當劑量可增加小腸液的分泌,并增加脂肪酶的活性,有時也能增加二肽酶的活性,劑量過高反有抑制作用。
          2.對實驗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
          2.1.對四氯化碳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小鼠腹腔注射蘆薈提取物,總甙225mg/kg×4d、結(jié)晶Ⅲ120mg/kg×4d或灌胃總甙200mg/kg×3d,均能對腹腔注射0.1%CCl4石臘油液10ml/kg所致的肝損傷有保護作用,與對照組比較P<0.001,其作用強度接近200mg/kg×3d的聯(lián)苯雙酯。
          2.2.對硫代乙酰胺引起的小鼠SGPT升高,同樣有降低作用,其活性接近200mg/kg×3d的聯(lián)苯雙酯。
          2.3.對氨基半乳糖引起的大鼠SGPT升高也有降低作用,與對照組比較蘆薈注射液10ml/kg×4d的P<0.05,總甙125mg/kg×4d的P<0.01。
          3.清除動物體內(nèi)乙醇的作用:在大鼠口服乙醇(3g/kg)前30分鐘給于蘆薈水提物,可迅速清除大鼠血液中的乙醇。由于蘆薈可保護ADH(醇脫氫酶)活性和煙酰胺二核甙酸,使它們不被乙醇所影響。
          4.抗腫瘤作用:蘆薈醇提取物及從中分離出的蘆薈素A和Alomicin均有抗腫瘤作用。醇提物對Heps、ESC、S180及B16黑色素瘤等移植性腫瘤均有效。蘆薈苦素腹腔注射50mg/kg每天一次7-10天,對ESC抑制率42.9%,對S180抑制率52.3%。灌胃的蘆薈苦素50mg/kg對Heps抑制率45.O%。
          5.治療創(chuàng)傷:曾用蘆薈水浸物(10%溶液)于人工結(jié)膜水腫的兔,可縮短治愈天數(shù);對人工創(chuàng)傷的鼠背,也有輕度促進愈合的作用。近年來,以蘆薈葉漿汁制成含多糖類(聚糖醛酸酯,Polyuronide)的凝膠制劑,用于皮膚或其它組織創(chuàng)傷以及燒傷,甚至有人認為可能用于抗綠膿桿菌。用組織培養(yǎng)法證明,這種蘆薈凝膠的毒性較低。蘆薈提取物作成油膏,對小鼠局部照射X線有輕度的保護作用。
          6.其它作用:蘆薈提取物1:500對離體蟾蜍心臟有抑制作用,其白色粉末的1:100溶液也有抑制作用。蘆薈濃煎膏的水溶液,有對抗水合氯醛對離體蟾蜍心臟的毒性;下肢血管灌流,1:200為收縮,1:1000則輕度擴張;在蟾蜍有抗利尿作用,而兔用1%水浸液1ml/kg靜脈注射,對尿量無影響。2%水浸液,兔用0.5ml/kg靜脈注射,30分鐘后紅細胞數(shù)有輕度增加,以嗜酸球為主的白細胞顯著增加。能縮短凝血時間。每天給蘆薈浸出液15ml于人工胃痿的犬,20天后胃液有輕度分泌增加,但幾天后即中止而恢復正常。提取物對腎上腺皮質(zhì)有某些興奮作用,能降低大鼠腎上腺內(nèi)維生素C含量。蘆薈及其水浸液在蘇聯(lián)用于組織療法較多。蘆薈水浸劑(1:2)在試管內(nèi)對腹股溝表皮癬菌、紅色表皮癬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其醇浸液對人型結(jié)核桿菌在體外也有些抑制作用(1:3000-300)。蘆薈汁液可刺激細菌生長,但從中分出的部位可抑制Bacillus sultilis生長。蘆薈提取物可抑制細菌核酸的合成而導致抑制蛋白質(zhì)的合成,從而抑制了細菌生長。蘆薈甲醇提取物在體外可抑制單純性瘡疹病毒1和2。蘆薈多糖10-25mg/kg給于小鼠可解除南美箭毒和阿托品的毒性。另有抗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作用。其蘆薈素也有抗胃損傷作用。蘆薈多糖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活性。本品提取物還有抑制紫外線引起的突變作用。

          【毒性】蘆薈注射液(每1ml含生藥0.1g),分2個劑量組0.05ml/kg和0.1ml/kg肌肉注射,連續(xù)6月給于家犬。開始給藥后每15天觀察并測定血象、谷丙轉(zhuǎn)氨酶、全血尿素氨及肌酐,并稱體重。以后每月測1次。實驗結(jié)束后剖解觀察各主要臟器并鏡檢。結(jié)果均正常,未見實質(zhì)性病變。高劑量及低劑量組個別犬可見局部肌肉壞死。

          【鑒別】
          ⑴取粉末1g,置三角燒瓶中,加蒸餾水25ml,放置2h,時時振搖,濾過,濾液稀釋至100ml,溶液顯黃綠色。(檢查蘆薈甙)⑵取本品水溶液(1→100)5ml,加硼砂0.25g,加熱溶解,取深夜數(shù)滴,加水30ml,振搖混合,溶液呈綠色熒光,紫外燈下呈亮黃色。(檢查蘆薈甙)⑶取水溶液(1→100)2ml,加等量飽和溴水,即有黃色深淀。(檢查蘆薈甙)⑷取水溶液(1→100)10ml,加苯10ml,振搖后分取苯液,加氨試液2ml,氨液層顯紅色。(檢查蘆薈大黃素)。
          ⑸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置水浴加熱到沸,振搖數(shù)分鐘,濾過,濾液作供試液;另取蘆薈甙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對照品溶液,分別點樣于同一硅膠G薄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氫氧化鉀醇溶液,置紫色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炮制】
          1.凈制:揀去雜質(zhì),斫成小塊。
          2.炒制:取蘆薈塊用微火炒至焦黑色。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jīng)】肝;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瀉下;清肝;殺蟲。主熱結(jié)便秘;肝火頭痛;目赤驚風;蟲積腹痛;疥癬;痔瘺;解巴豆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入丸、散,或研末入膠囊,0.6-1.5g;不入湯劑。外用:適量,研末敷。

          【注意】
          1.孕婦忌服。
          2.《本草經(jīng)疏》:凡兒脾胃虛寒作瀉及不思食者禁用。

          【附方】1.當歸龍薈丸(《丹溪心法》),治肝膽實火之眩暈,脅痛,驚悸,抽搐,譫語發(fā)狂,便秘溲赤。2.蘆薈消疳飲(《外科正宗》),治小兒走馬牙疳,身熱氣粗,牙齦腐爛,氣味作臭,甚則穿腮破唇者。3.蘆薈肥兒丸(《醫(yī)宗金鑒·幼科心法要訣》),治小兒肝疳,面目爪甲皆青者,其人目生眵淚,隱澀難睜,腹大青筋,身體贏瘦,燥渴煩急,糞青如苔。4.蘆薈丸(《太平圣惠方》),治小兒疳積,面目萎黃,頭發(fā)成穗,鼻癢口干,脘腹虛脹,青筋暴露,四肢壯熱。5.蘆薈丸(《普濟方》),治傷中,赤白帶下。6.蘆薈丸(《外科正宗》),治下疳潰爛作痛,又治婦人陰蝕瘡作癢,及小兒肝積發(fā)熱,口舌生瘡,牙齦蝕爛。7.蘆薈散(《太平圣惠方》),治小兒鼻疳,癢痛不止者。8.蘆薈散(《證治準繩》),治口舌生瘡。9.更衣丸(《先醒齋醫(yī)學廣筆記》),治腸胃燥熱,大便不通。

          【各家論述】
          1.《藥性論》:殺小兒疳蛔。主吹鼻殺腦疳,除鼻癢。
          2.《海藥本草》:主小兒諸疳熱。
          3.《開寶本草》:主熱風煩悶,胸膈間熱氣,明目鎮(zhèn)心,小兒癲癇驚風,療五疳,殺三蟲及痔病瘡痿。解巴豆毒。
          4.《本草圖經(jīng)》:治濕癢,搔之有黃汁者;又治NI齒。
          5.《得配本草》:散瘰疬,治驚癇,利水除腫。
          6.《本草再新》:治肝火,鎮(zhèn)肝風,清心熱,解心煩,止渴生津,聰耳明目,消牙腫,解火毒。7.《現(xiàn)代實用中藥》:為峻下藥,有健胃通經(jīng)之效。
          8.《本草經(jīng)疏》:蘆薈,寒能除熱,苦能泄熱燥濕,苦能殺蟲,至苦至寒,故為除熱殺蟲之要藥。其主熱風煩悶,胸脅間熱氣,明目,鎮(zhèn)心,小兒癲癇涼風,療五疳,殺三蟲者,熱則生風,熱能使人煩悶,熱除則風熱煩悶及胸膈間熱氣自解。涼肝故明目。除煩故鎮(zhèn)心。小兒癲癇驚風,熱所化也,五疳同為內(nèi)熱脾胃停滯之證;濕熱痔病瘡痿,亦皆濕熱下客腸臟,致血凝滯之所生,故悉主之。能解巴豆毒,亦除熱之力。
          9.《本草匯言》:盧會,涼肝殺蟲之藥也。凡屬肝臟為病,有熱者,用之必無疑也。但味極苦,氣極寒,諸苦寒藥無出其右者。其功力主消不主補,因內(nèi)熱氣強者可用,如內(nèi)虛泄瀉食少者禁之。
          10.《本經(jīng)逢原》:蘆薈,入厥陰肝經(jīng)及沖脈。其功專于殺蟲清熱。沖脈為病,逆氣里急及經(jīng)事不調(diào),腹中結(jié)塊上沖,與小兒疳熱積滯,非此不除。同甘草為末,治頭項頑癬甚效。但大苦大寒,且氣甚穢惡,若胃虛少食人得之,入口便大吐逆,每致奪食泄瀉,而成贏瘦怯弱者多矣。
          11.《要藥分劑》:近世以蘆薈為更衣藥,蓋以其清燥滌熱之功也。

          【摘錄】《中華本草》
          (醫(yī)藥網(wǎng)整理,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關(guān)于公司 | 網(wǎng)站簡介 | 服務項目 | 技術(shù)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我們
          兄弟站點: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wǎng)經(jīng)社 - 產(chǎn)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 - 企業(yè)風險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wǎng) - 紡織網(wǎng)
             檢測通 - 醫(yī)療器械網(wǎng) - 企業(yè)官網(wǎng)服務 - 化工網(wǎng)商城
          © 醫(yī)藥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浙)-經(jīng)營性-2020-0027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0571-8822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