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打米花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Dǎ Mǐ Huā
【別名】馬郎花、白花藤(《貴州民間藥物》),小元寶(《廣西藥植名錄》)。
【來(lái)源】為旋花科植物翼萼藤的根或全草。秋季采收。
【原形態(tài)】多年生纏繞草本或藤本,具柔毛或近于光滑。葉互生,圓卵形,長(zhǎng)4~8厘米,寬3~7厘米,先端尖銳或長(zhǎng)尖,基部心臟形,全緣;葉柄長(zhǎng)2~4.5厘米?偁罨ㄐ蚓卟鏍罘种;著生于分枝處的苞片心臟形,無(wú)柄,生于花柄基部的苞片呈線形;花萼5裂,裂片線狀披針形,具柔毛;花冠白色,長(zhǎng)約1厘米,5裂,裂片深達(dá)中部;雄蕊5,在管部排列不齊,2枚較高,2枚較低,另1枚居中;花柱線形,柱頭橢圓形,2裂。朔果光滑,具橢圓狀匙形的宿存萼片;ㄆ9月。
【生境分布】分布我國(guó)長(zhǎng)江流域以至西南各地。
【性味】性溫,味辛。
【功能主治】破血,行氣,消腫毒。
【附方】 ①治無(wú)名腫毒:打米花根一兩。煎水洗患處。 ②治癆傷疼痛:打米花根一兩。泡酒服。 ③治高燒:打米花全草一兩。煎水服。(性味以下出《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辭典》 |
|
|
|
 |
|
|